「我很害怕公开演说。你无法想像每次发表演说时我有多紧张,我害怕到一句话也说不出口,甚至会想吐。事实上,我一直刻意避免在众人面前站起来说话。回到奥马哈时,我看到了另一则广告。我知道我将来一定会需要公开发表言论,但对演讲的恐惧带给我极大的痛苦,为了一劳永逸,我再度报名参加课程。」

卡内基的课程在当地人最喜爱的罗马饭店举行。「我带了100美元现金,交给训练讲师基南(Wally Keenan),并对他说『快把钱拿走免得我后悔。』

这种渴望也使得他走在别人前面,像开处方的人那样向人推销股票,儘管一再遭人拒绝;并给了他力量,在失去勇气时去接受卡内基的训练。而卡内基式鼓励,更提升他对身为作家和生而为人的理想和期望,并改变了他的人生。

华伦巴菲特 雪球

Tuesday, January 20, 2009

巴菲特~8、9岁的他,发现了戴尔卡内基

卡内基人际法则

巴菲特曾在祖父恩尼斯家找到这套法则。屋子后方卧房书架上的每一期《先进食品杂货店》杂志,以及他父亲编辑的每一份《内布拉斯加日报》他都全读过了,还有恩尼斯累积了十五年的《读者文摘》也被他全部看完。他神速地饱览伸手可及的所有书籍,就像在他家里一样。书架上还有一系列迷你传记,有许多是杰出商界人士的传记。巴菲特小时候就读过Jay Cooke、Daniel Drew、Jim Fisk、Cornelius Vanderbilt、Jay Gould、Andrew Carnegie等人的传记。

他将爷爷书架上的书一读再读,其中一本对他来说很特别。这本书并不是自传,而是曾担任推销员的戴尔•卡内基(Dale Carnegie)所写,书名很吸引人,叫作《如何交朋友与影响他人》(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),他是在八、九岁时发现这本书(译注:中译本书名为《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》)。

巴菲特知道自己需要交朋友,也希望能够影响他人。他打开这本书,第一页内容就深深地吸引了他:“假如你想采集蜂蜜,就不要踢翻蜂窝。”

戴尔卡内基说,批评于事无补。第一项原则:不要批评、责备或抱怨。

这个观念非常吸引巴菲特,因为他知道批评处处可见。

卡内基说,批评会让人心生防卫,并让他们急于为自己辩解。批评很危险,因为它会伤害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、并引发忿恨。卡内基劝人避免正面冲突。“人们不希望被批评,他们希望得到坦白真诚的欣赏。”卡内基说,我指的不是奉承献媚。奉承献媚是不真诚的,而且是自私的。欣赏必须是真诚、发自内心的。人性最深层的渴求就是“被人重视”。

“不要批评”是最重要的原则,卡内基总共列出三十项原则。

人人都希望受到注意和欣赏,没有人希望被批评。
在所有文字中,最好听的发音是自己的名字。
处理争执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它。
假如发现自己错了,马上坦白认错。
问问题,而不要命令别人。
帮助别人留下好名誉。
婉转点出别人的错误,让别人保住颜面。

我所谈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卡内基如此说。我所谈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
巴菲特的心雀跃不已,他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理。这是一套方法。他认为自己不善社交,因此需要用一套方法将自己推销给别人,一套只要学起来就可适用于任何情境的方法。

但要证明这套原则确实可行,需要有数字的支持,于是巴菲特决定针对自己“遵从”与“不遵从”卡内基方法所得到的结果,进行统计分析。他尝试认真听别人说话、赞美别人,他也尝试漠视别人的意见,或加以反对。周遭人都不知道他拿他们做实验。巴菲特观察人们的反应,记录下结果,然后很开心地发现实验数据证实了卡内基的原则是对的。

现在他有了一套方法,一套他可遵循的原则。

但光是阅读这些原则并没有帮助,你必须实践这些原则。我所谈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卡内基如此说。

巴菲特开始实践这些原则,从最基本的开始。有些原则他可以自然运用,但他发现这套方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实践。“不要批评”听起来很简单,但人们有时会不自觉地批评别人。忍住爱现、恼怒与不耐烦并非易事。认错有时很容易,有时却很难。认真听别人说话、真诚欣赏别人做难做到。容易自怜的人很难去注意到别人,而巴菲特正是如此。

尽管如此,他还是漫漫发现,违反卡内基原则的结果就是人际关系失败,他初中时期的悲惨岁月就是最好的证明。他试图在高中重新振作,与别人来往时不忘运用这些原则。

大多数人看完卡内基的书之后会想:这真有道理,然后就把书抛在脑后。但巴菲特不同,他把这些原则放在心上,并持续不断复习和运用。即使他有时遗忘或偏离了,最终仍会重拾这套原则。高中时,巴菲特的朋友变得更多了,他也加入学校的高尔夫球队,并设法让自己就算不是最受欢迎、也不至于让人讨厌。卡内基的原则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天生的聪明才智,最重要的是,他因此增强了说服力和推销能力。

摘自全球著作 - 《雪球》巴菲特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